|
由南平市委网信办、闽北日报社联合出品的“到南平去,助乡村兴”20条系列短视频近期在社交媒体不断刷屏,引发了许多新乡人、原乡人、归乡人的共鸣。 不少网友提出想进一步了解这些村和这些人背后的故事,春节期间,闽北日报微信公众号将连续推出10条微刊,逐一介绍这些人物和村庄。 今天,一起来认识 写入《中国古代建筑史》的南平古村落伍石山庄 和因为亲情回乡创业并取得成功的陆道成 写入《中国古代建筑史》 的南平古村落如何赋能新生? 在京台高速建阳往建瓯方向丰乐服务区,远远地能望见一处规模恢弘的古建筑群,这就是在2023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数字传播“闽人智慧”系列中专门介绍的建瓯徐墩镇伍石山庄古建群落。 伍石山庄古建群落始建于清同治三年(1864年),总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,吸收了徽派建筑和江浙民居的特点,由三大院落环连一体,是多进院落式布局。 作为福建唯一入选《中国古代建筑史》一书的古民居建筑范例,伍石山庄是还因其保留有较大面积的清同治年间古民居建筑群落,被列入“中国传统村落”名录。 青砖黑瓦、马头翘脚,天际轮廓错落有致……由门前的两幅竹画起,踏进伍石山庄的每一步,都令人震撼。 “不谢东君意,丹青独立名。莫嫌孤叶淡,终久不凋零。”传言能读懂这两幅竹画,就能找到价值连城的宝藏; 抬头看,歇山顶、硬山顶、马鞍顶、平房顶,房顶天际线呈现出平、低、高、凸、上翘及垂弧状,一处一景,别有洞天; 院内不仅有亭、台、阁楼、厅阁,院前院后有花园、亭榭、池塘,细细观察每一处,木雕的门罩,石雕的漏窗,砖雕的窗棂、楹柱…… 山庄内布局考究,整个建筑精美如诗,令人叹为观止。 伍石山庄主人终身与茶为伴、以茶为业,精研“建茶”制作工艺,广开伍石茶庄,让“建茶”的名声响彻大江南北,伍石山庄也因建茶崛起。 庭院深深,沐冬日暖阳。经保护修缮,伍石山庄现已成为集旅游观光、休闲度假、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旅游景点。岁月悠悠,历经160年风雨飘摇,这座因茶而兴的古村落,这座藏着建溪官茶传世秘方的古老茶庄,还有很多宝藏,等你来寻。 到南平去,借乡村振兴东风,期待古建修复的能人,期待万千游子的回归,让这座古老的村落,被激活、赋能、新生。 建瓯陆道成: 创业何必去远方,家乡就是好地方 20出头离开家乡,在温州闯荡十多年,制鞋、卖鞋,甚至把店开到了吉尔吉斯,是什么原因让他毅然返乡创业? 什么玉米一天能卖3万根,还供不应求? 从卖鞋到卖玉米,建瓯市东游镇溪屯村人陆道成都成功了,而指引他前行的,是亲情这根绵长的线,“虽身在温州,但我一直挂念着小时候的家乡,浓浓的乡愁指引着我回到溪屯;再加上父母年纪大了,回乡也可以更好地照顾老人家。” 2010年,挣了些钱的陆道成回到家乡溪屯。“开始回来的时候有人说你笨死掉,大城市不好待,要回家,慢慢做起来以后,说的人也没有了。种了玉米以后,还参加人社举办的创业大赛,拿了一等奖,获得10万元奖励。” “刚回来时,总以为很多东西要从零开始,没想到大家都很欢迎。”陆道成告诉记者,“其实在农村,也有很多赚钱的机会。一开始种地瓜,这里山好水好,种出来的地瓜都很甜,后来通过乡贤介绍,开始种植这种小品种牛奶玉米,省农科院的专家说,东游这里生态环境好、昼夜温差大、地理环境适合搞种植业,种出来的玉米都比外地的好。” 颗颗爆浆的牛奶玉米,掰开叶子就能生吃,煮熟了更甜。陆道成介绍道,“平常的玉米按斤卖,一斤也不过一元左右,我们种植的牛奶玉米按根卖,市场零售价一根可以达到8—10元,还供不应求……” 回到家乡,陆道成不仅赚到了第二桶金,还帮助了村民增收。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要走很多条路的,以前在大城市的时候感觉城市很大,但是能走的路太少。回家地方虽然感觉不大,但是路很多。到南平来,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,故乡的沃土,也是创业的沃土。 回家吧!创业何必去远方,家乡就是好地方! |
微信公众号 |
![]() |